浪潮集团(【我们的课程作业】第216期——《浪潮行》)
早潮才落晚潮来
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
杭州老去被潮催作品名称
《浪潮行》
视频内容为《浪潮行》片头部分
指导老师
摄影系/陈书泱
浙江传媒学院 摄像专业教师
主创人员
导演/18 电编刘舒涵
摄像/18 电摄周月安
副摄像/18 电摄吴俊豪
后期/18 制作柳基元
录音/18 录音徐恺剑
剧情简介
该短片以杭州自行车队为主要载体,讲述了钱塘江诗路上的一支车队的前进路程。这个青少年车队,每天无畏风雨在钱塘江边进行拉练,让人很容易将他们与古时踏钱塘潮嬉戏的少年人联想在一起。钱塘江孕育着这条诗路上的万物,同时钱塘江也因潮而生,这群后浪之辈与钱塘江互相羁绊、相互依存。这条朝夕相伴的江路载着他们骑行,同时也正在被他们续写......
选择自行车元素的契机是?
最初我们是奔着“浙江诗路行”这个选题去的,希望能在四条诗路上找一个很小的切入点。组内也有人提出“越野跑”这项运动,但是考虑到越野跑的山地拍摄难度和安全问题,这个提议就被否掉了。正巧组里一位有过骑行经历的成员提出“自行车”这项运动,于是我们便开始联系杭州自行车队的梁菲教练。
印象深刻的事
拍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无异于最困难的事情——阴晴不定的天气。因为需要拍大量的外拍画面,所以天气对画面呈现和故事讲述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考虑到拍摄设备的安全问题和运动员自身等很多因素,我们本打算在晴天进行拍摄,结果受到梅雨天的影响,拍摄时间一拖再拖,正当我们做足要淋雨拍摄的准备时,正巧天晴了。
导演说
刘舒涵
在片子的筹备阶段,我把最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将杭州自行车队物象化,因为在前采和试拍时了解到车队会在钱塘江边拉练,于是就想到可以将车队的少年比作浪潮,同时也能与前段时间的热词“后浪”相联系。
但因为拍摄时间有限和本人挖掘人物故事能力不足,导致整个片子故事性很弱、画面叙事能力不够,于是不得不用第一人称的画外音表达主题。
此次拍摄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不完美但是一次十分可贵的经历。同时,十分感谢杭州自行车队的理解与帮助。
摄像说
周月安
《浪潮行》使用了微距镜头拍摄齿轮作为控制节奏的工具,齿轮的渐快渐强让影片节奏越来越紧凑,但成片中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呈现,导致成片在节奏上显得没有变化,很是可惜。
本片的一个难点就是自行车骑行的跟拍,我们最终选择了在摩托车以及吉普车后备箱跟拍,利用手持稳定器拍摄,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运镜需要对稳定器有一定熟练度才能比较好施展,同时也正是考虑到这点,本片都使用索尼a7进行拍摄,在拍摄摩托车部分时直接卸下监视器及其他部件,现场光线导致无法看清机器显示屏,所以我们基本处于盲拍,这就需要我对焦段取景有比较准确的概念。
在自行车的第一人称拍摄上我采用了gopro,因为器材较为贵重,而且车把也不是标准圆柱,就会担心常规的固定工具划花车辆,就使用了章鱼脚架和胶带固定,但达不到预计的视角,所以也是现场重新设计。
总的来说,本次拍摄没达到预想效果但也不算失败,增长了自己的拍摄经验,也让我明白把控现场的能力在拍摄的时候甚至可能比所谓的构图、运动等基本功更加重要,这一点的认识让我觉得很有收获。
录音说
徐恺剑
我第一次以主录的身份参与纪录片的制作,就碰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因为这次是纪录片的录制,有很多情况是未知的,尽管在前期准备的时候已经提前踩过点,而且也做了很多准备,但在录制当天仍然碰见了很多不可控因素。
由于是拍自行车队的故事,不免遇到很多自行车的运动场景,部分跟拍的同期声音录制就变得很偶然,但是车队很照顾我们,他们为了配合我们的拍摄,同一路线会行使许多遍,这就让我们有了更多素材,同时我在训练室也采集了许多自行车运行的细节声音,弥补了实地训练无法实时跟录的不足。
在拍摄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紧密合作,遇到问题大家共同解决,碰到事情一起商量,我在剧组高效而紧凑的拍摄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结交了许多珍贵的友谊。
航拍说
我在此次纪录片拍摄中主要负责航拍和空镜的拍摄。我们在前期学习了一些优秀的纪录片,设计好了所需要的、能够展现自行车队风采的镜头。
片子外景部分占了较大比重。航拍镜头的交代背景和渲染情绪就比较重要。总的来说,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精益求精的地方还有很多。
后期说
柳基元
短片《浪潮行》因在前期讨论中对于其画面的衔接以及快节奏的画面切换有了特定的设定,因此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对于节奏的快速把控以及如何将节奏与画面剧情相结合成为了后期剪辑的重点。
按照分镜头脚本以及剧本要求,影片起初要运用大量的运动短镜头配合快速的速度镜头切换,同时又要在适当快速的剪辑镜头中添加几组慢镜头处理,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节奏的快慢处理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取决于剪辑的速度,同时它也与画面内容中或镜头运动、或镜头画面中主题运动有关。
其次,因为此次的小学期实践是纪录片类型的影片拍摄制作实验,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也让我们对纪录片的认知有了更高层次度的递进。这种理解趋向于对记录性影片或短片节奏性的把握,我认为在影片后期制作中,往往会忽视影片节奏的存在。
经过这次的实践,我们认识到了影片节奏不仅仅取决于后期的画面组接以及影视制作,同时这也与前期的分镜统筹和剧本绘制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只有前期将分镜剧本准备充分并在拍摄过程中较好地将拍摄内容记录下来,才能配合后期剪辑制作,实现影片节奏的完美把控。
教师评语
这部短片以“浙江诗路行”为主题,如何在较为宽泛、抽象的选题范围中确定一个切入点,就成了剧本创中的重点。
在讨论后,同学们决定依靠精致的影像画面,通过视觉化、形象化的故事来具象“诗路”这一主题,在创作上难度较高。加之疫情的影响,此次拍摄在时间、场地、人员等诸多条件下都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最后成片时备选镜头的数量略显不足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此导致。但是尽管在拍摄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意外,同学们依旧保持了积极乐观的态度,想办法克服了障碍,展现了过硬的专业素质。
在多次的讨论、修改后,虽然最后的成片依旧存在些许瑕疵,但基本上达到了同学们想要呈现的效果,为此次创作写下了满意的结局。相信这次拍摄的经历,一定能成为同学们后续创作的更高起点。
浙江悠悠海西绿
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
直至白头看不足
11月24日 周二晚
摄影系·管熠、朱怡老师·《雁归故里》
18电摄张天资团队
簿生的Family
采集/张诗玮
编辑/王研
封面/陈恩仪
主编/赵芳彤 冉海力
指导老师/任月琳
责编/陈亮 李航
审核/袁立本 滕佳丽
监制/董秀成 卢炜
@ 电艺作业簿
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