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2018年河南省编导统考纪录片真题(独家 | 河南省2017-2019年编导统考纪录片分析真题(附答案))

从2006年开始,河南省开始在原有的音乐与美术类统考基础上,增设播音与主持艺术、模特表演、影视表演、编导制作等类专业统考。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省内统考的主观题依然是一个非常玄学的东西。所有开设了省内统考的省份,都没有发布过标准答案。

因此考生能不能得高分,基本上就只能全看主观题阅卷老师的喜好了。而老师们评判的标准,只有考纲上那简短的三言两句。

做这么一篇推送的原因,本来是粉丝群里有几个艺考生希望考试前临阵磨枪,让我帮他们找一下真题答案,无奈我翻遍全网也没找到合适的,所以决定自己答一遍。

这篇推送耗费了我不小的心力,花了两个晚上专门把这三部纪录片重新看了一遍,同时查阅了好几篇关于纪录片的论文,如果大家看完觉得有用,希望帮忙转发分享。

让我有点失望的是,河南省这么多的艺考机构中,竟然几乎没有真正会把往年艺考主观题的答案认真地总结出来的老师。

由此可见这个行业的劣币,到底有多少。

虽然我没有开班也不是艺考机构老师,但我认为好的艺考机构,应该提供的是货真价实的经验分享、针对性的复习和模拟训练。而不是捂着一堆报考消息和答题模板赚取信息不对等的差价。

这也是我最开始做公众号的原因。一开始我只是想做一个面向所有人的编导基础知识的学习平台,但是因为发了很多编导艺考内容,粉丝中艺考生越来越多,所以居然也开始搞真题解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艺考生可能都会成为编导专业的大学生,之后我也会调整一下内容的方向,可能还会录点抖音,希望能够真正把公众号的内容,做到面向所有对编导和影视制作感兴趣的爱好者。

其实做这个公众号的目的很单纯,也许不是人人都能拍电影,但我希望人人都能学编导。

目前在微信平台上我只看到小白编导艺考和雨来艺考这两个公众号认真地总结和解析了一下河南省的纪录片分析真题,我的答案也有很小一部分参考了这两位老师的解读,在此表示感谢。

一年后,我们再来看看这篇答案,如果不出意外,到时候应该会有很大一部分拥有河南考生的艺考机构会把这些答案当成标准答案。

不过正如我标注的一样,下面的答案仍然仅供大家参考,因为这种主观题,真的没有标准答案。

河南省2017年影片分析:《常香玉》

一、影视资料在纪录片中的作用是什么? 本片使用了哪些影视资料?

参考答案:

影视资料在纪录片中的作用:

1.真实、直观地呈现了那些我们从未亲身经历过的历史时代和现场,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历史事件的原始状态。

2.常香玉的曲目《花木兰》因抗美援朝而创作,珍贵的影像资料,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作为视听语言的一部分,有利于生动地常香玉辉煌时期的艺术舞台形象,还原了这位艺术家爱国、敬业的精神风骨。

本片使用的影视资料有:常香玉曲目《花木兰》片段和《抗美援朝》的影视资料。

二、本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黑场上的字幕起到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本片结尾使用了大量常香玉和丈夫陈宪章的影像资料,辅以舒缓大气的配乐和吟唱,展现了这位伟大艺术家作为平凡人的一面,解说词中常香玉常说的那句“这人,不能同日生,咋不能同日死呢”更加让人为常香玉和陈宪章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而感动。

黑场上的字幕用常香玉自己的话,总结了常香玉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一生,升华了本片的主题。

三、本片的音乐元素中,运用了豫剧《花木兰》的唱段,分析作者的用意?

参考答案:

(1) 《花木兰》唱段作为音乐元素丰富了本片的视听语言,同时也客观直接地将常香玉豫剧大师的角色刻画出来。

(2) 《花木兰》是常香玉的代表作,在片中作为线索,串联起常香玉人生中的几大事件——创作该唱段的原因、抗美援朝、慰问演出等。

(3) 《花木兰》选段中的情节和唱词和常香玉的人生经历遥相呼应,从侧面反映出了常香玉的民族大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本片的主题。

四、从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人生苦难历程造就了常香玉不屈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

常香玉的艺术之路可称为是血泪之路。 为了能够练好戏功,她在大雪天练倒立,鲜血顺手指缝流;为了能够唱准戏词,她被父亲打得从嘴里抠掉 一块肉;为了维护尊严,性情倔强刚性的她曾吞金来拒绝为权贵恶霸演出; 在艺术道路上稍有成就时,她被人不止一次扔手榴弹,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文革中,她以莫须有的罪名遭长期关押、挨打,然而这些磨难都没能让她在艺术道路上止步,在她心中始终有个信条-一一那就是戏比天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分子中的一员,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不仅是常香玉个人品格修养,更是她成就艺术事业的精神支撑。

(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常香玉在每次国家有需、人民有难就挺身而出,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党分忧,为国家解难。新中国成立前,她是穷苦人家出身,作为艺人,饱受欺凌和困难;新中国成立后,她开始当家做主人,真正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因此,爱国主义就成了她人生的主题,为国奉献成了她生命的自觉。

(三)执着追求的敬业奉献精神

常香玉对豫剧艺术执着追求,刻苦钻研,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常派艺术;她像播种机一样,把豫剧艺术的种子播便全国, 使豫剧艺术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满园芬芳。晚年的常香玉把心血倾注在豫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繁荣上。她亲自登台、跪水泥地为学生做示范,抱病观看学生的汇报演出自筹资金设立“香玉杯”艺术奖奖掖戏剧新秀。艺无止境,在艺术道路上潜心钻研,不断追求,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成就了常香玉豫剧事业的辉煌。

河南省2018年影视作品分析:《数学大师华罗庚》

一.华罗庚是一位爱国的数学家,本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他一生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

参考答案:

华罗庚热爱祖国的表现: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英国留学的华罗庚果断放弃了英国大好的前程,毅然决定回到祖国,在西南联大任教。1950年,得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以后,华罗庚再次立刻携全家人在美国人的监视下偷偷返回祖国,为新中国的数学发展贡献力量,并写下了《致全美留学生的公开信》称“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华罗庚开创了我国的现代数学体系,推动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他担任所长的计算机所为新中国研制出了第一台计算机,华罗庚也被称为是两弹一星的元勋。华罗庚先后在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任教,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数学人才。

二.本片在讲述“1958年大跃进形势下,许多科学家走出研究所,到实际生产生活中找课题”这一段内容时,运用了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音乐,这歌曲的曲名叫什么?请分析这段音乐的特点和作用。

参考答案:

这首歌是陕北民歌《军民大生产》。(这也叫耳熟能详?)特点是节奏欢快激昂,作用是烘托出当时的工农业劳动人民鼓足干劲搞生产的热烈氛围。同时也渲染了华罗庚希望自己的数学研究能够直接为人民生产服务的热切心情。

三.1931年和1956年在华罗庚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共同之处?

1931年,华罗庚的数学天才被数学家熊庆来发现,到清华大学入职做图书馆管理员,开始了他的数学研究生涯。1956年,华罗庚收到了厦门大学图书馆管理员陈景润的一封探讨数学问题的来信,立刻邀请陈景润参加学术论坛,并举荐他入职了数学研究所。这两个故事都是默默无闻的天才被慧眼识人的导师所发现的故事,华罗庚对陈景润的发掘,如同当年熊庆来对他不拘一格的赏识,华罗庚和陈景润后来都用自己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自己没有辜负老师的赏识,完成了两代数学家之间精神的传承。

四.分析本片在讲述“华罗庚被日军扔下的炸弹活埋在防空洞里,后又被救出”这一情节时,是如何从声音和画面两个方面进行表现的?简要概述这一情节的内容。

参考答案:

声音上采用了华罗庚儿子的讲述作为画外音,画面上采用了采访视频结合日军轰炸防空洞的影像资料的方式进行表现。

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华罗庚和学生在防空洞讨论数学时,遭遇了日军的轰炸,华罗庚被埋得很深,学生们一边顶着轰炸一边挖才把他解救出来,华罗庚被救出来的时候已是伤痕累累。

河南省2019年影视作品分析:《音乐人生——俞丽拿》

一.本片有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两条线索分别是《梁祝》的小提琴协奏曲和俞丽拿讲《梁祝》的教学片断。

《梁祝》是俞丽拿的代表作,几乎贯穿了俞丽拿全部的音乐人生,在片中的作用是:

1.作为音乐渲染气氛和抒发感情,比如在俞丽拿和他的同学们在大街小巷为老百姓演奏乐曲时,音乐转为《梁祝》中轻快愉悦的选段。

2. 作为贯穿俞丽拿人生重要节点的线索,补充叙事。

俞丽拿教学片断的作用:

1.出现在俞丽拿的各个人生转折点之前,一方面展现了俞丽拿的小提琴造诣,通过教学片段展现了俞丽拿严肃中不失天真的形象,起到刻画人物的作用。

2.通过俞丽拿人生不同时期的对比,和影片的叙事片段互为因果,表现出俞丽拿对小提琴音乐的理解和对自己音乐教育事业的一片热忱,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二.本片运用特效的段落,画面内容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片中有两处特效的段落,分别是化蝶的水彩动画和小提琴拟人化的定格动画。

特效段落的作用:

1. 特效画面丰富了视听语言的表现形式,同时也结合小提琴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的艺术主题,使本片的画面观赏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化蝶的水彩动画段落将《梁祝》乐曲具象化,起到补充解释的作用,同时也隐喻了俞丽拿的一次次蜕变。

3.拟人化的小提琴起到外化人物情感的作用,将小提琴在俞丽拿心中的形象展现出来,把小提琴艺术的趣味性展现给观众,同时也起到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三.本片的开头字幕开始前,运用了什么视听语言素材,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本片开头字幕开始前,用人生各个阶段生活和演出的影像资料集锦,配合字幕加解说词的形式,概括性地介绍了余丽拿的整个艺术人生,开门见山地点明主题,起到引领全篇的作用,同时也为之后的内容做了一个铺垫和预告。

四.在俞丽拿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有什么困惑,编导是怎么样用细节去表现她化解困惑的过程的?

参考答案:

俞丽拿的困惑是小提琴作为西洋乐器,当时演奏的都是西方曲目,到地方上演出时总是因为和老百姓有距离感而显得曲高和寡。于是他们第一次走上大街,开始尝试演奏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本土音乐,在表现这段化解困惑过程的时候,编导使用了那个年代的一些影像资料配合俞丽拿采访的形式来展现,增加了故事的时代感和代入感。

做了个公众号叫学编导(biandao007),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下。

学编导,一个只分享干货的公众号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