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第4季完整版辽宁篇下载(“你会更深地爱上这片大地” | 对话《航拍中国》(第四季)主创)
以自然地理为横轴,以人文历史、时代发展为纵轴,交织出视角新颖、视野开阔的《航拍中国》。
作者:西亚
从“双轴线”俯瞰北京的发展脉搏,去宝岛台湾体验一脉相承的传统民俗,在璀璨香港看见大都市的繁华浪漫,迎着珠峰第一缕阳光陶醉,跟随三江源雪豹一起奔跑......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

广西篇·桂林山水
河南篇·隋唐洛阳城
西藏篇·珠穆朗玛峰的第一缕阳光
湖北篇·三峡行船
澳门篇·妈祖阁
香港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青海篇·恶魔之眼艾肯泉;澳门篇·大三巴;西藏篇·林芝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广西篇·渔舟唱晚;青海篇·追溯三江源;湖北篇·小龙虾大排档)
一部分是地理路线,由地理牵动人文,如河南篇沿着嵩山、老君山、太行山、黄河、大别山等重要的地标飞行,串联起中原大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延续的精神。河南篇·嵩山、老君山、太行山、黄河
一部分是主题路线,如北京以“四个中心”进行专题叙事,展现了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地位。北京篇·“四个中心”路线
“这两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我们尝试着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只不过是有主次、详略之分。”余乐说。极致画面背后的“极致飞越”同一时间,《航拍中国》(第四季)有多支团队进行拍摄。如何调动不同的团队形成统一的风格?“我们会画一个目标书,其实是一个升级版的分镜。”余乐说,因为每个团队有各自的特点和创作习惯,而创作想法都是分散的、抽象的,当把它具象出来时,就在导演组和执行团队间构成了一个共同想象。“目标书(的作用)第一是建立共识,共同的具象共识,第二是把持好创作的底线,就是遇到什么不好的情况,也要按照这个底线来执行,而不是创作的一个摸高线。”《航拍中国4》拍摄现场
有人擅长拍城市类型的定点飞行路线、有人风光摄影经验丰富、有人在拍摄野生动物方面有看家本领、有人长于拍摄风土人情……根据不同团队擅长的方向,交错起用,让整部影片呈现出镜头语言丰富、画面具有美感,而整体气质又统一的影像风格。“整个创作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场跨越中国的极致飞越中,主创团队也遇到诸多难题。“城市是多元的,而对于航拍而言,城市是一个更小规模、更小尺寸的航拍对象。”余乐说,相对于自然风光,城市样貌比较单一,怎样拍出新鲜感是关键。澳门篇·云端之上的城市天际线
何以解题?他认为,要在整体上挖掘不同城市的特点,又要让其形成总体的更加抱团的城市特色。如拍摄重庆时,山城的落差是一个明显的地理特征,进而去挖掘重庆人如何跟“落差”相处,再跳脱出去,寻找重庆其他的特征进行总结,“这是比较难的,需要在深入的调研和洞察的基础上去做。”重庆篇·李子坝轻轨、两江交汇
极致画面的背后,也有硬核的技术提升。第四季不仅启用了更为先进的摄影机,拍摄了大量超清晰的夜航、星空镜头,除直升机、大型无人机以外,本季还以低照拍摄等独特视角,带观众沉浸式打卡美景,体验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香港篇·夜航庙街
广西篇·涠洲油田群
北京篇·太空视角
湖北篇·夜幕恩施
镜头方面,第四季沉淀了前三季拍摄的经验并进行提升。尤其在野生动物拍摄上,用更贴近对象的拍摄手法,让野生动物在镜头中呈现出更原生、灵动的一面。此次纪录片还拍摄到了中华白海豚、布氏鲸母子捕食、青藏高原藏羚羊群、川金丝猴、金丝牦牛等珍稀动物的珍贵画面。(广西篇·中华白海豚;青海篇·可可西里藏羚羊;湖北篇·川金丝猴)
“暂别眼前的琐事,随我们遨游天空,你会更深地爱上这片大地。”这是余乐对《航拍中国》的推荐语。七年四季、数万次飞越,在他看来,《航拍中国》系列是一趟趟具有散文诗气质的空中之旅。“它是空中旅程里的一篇旅行散文,只不过这篇散文有时候要叙事,有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科普知识,我们希望‘抛砖引玉’,吸引观众对这些地方感兴趣。”《航拍中国4》拍摄现场拍完第一季时,余乐曾和同事定下七年拍完全部34集的计划,而今终得圆满。《航拍中国》独特的空中视角,让许多人重新认识了一遍祖国,激发了观众对于航拍的热情与期待,余乐说,他还有航拍的更多想象“在路上”。(部分图片来源:CCTV纪录微信公众号)
丨纪录
丨节目
丨公布
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