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民 我的经验与教训值得看吗(《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读后感:思考的深度决定你成长的高度)
今天是父亲节,祝看到本文的小伙伴及家人,父亲节快乐!
本书总结
思维导图,共281字。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苏世民,获取思维导图原图与链接。
点评:
本书约28万字,427页,是贝儿今年读的第八本书,用三周时间读完。
本书是一本个人自传,苏世民把他的人生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阶段:读书和刚毕业,进入雷曼兄弟,创建黑石,慈善和社会任职,用说故事的形式来表达他每个阶段的思考和教训,因此非常容易读进去,同时,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让人代入角色理解。这本书贝儿读了两遍,第一遍是抱着看故事的心态,很快就把故事情节看完;第二遍是深究细节,为什么作者会有这个决策,有什么依据,带来了什么后果。本书较厚重,不便随身携带,推荐微信读书app听书,阅读效率更高。
推荐指数:五星,职场成长必读。
今年的前七篇读后感请点击这里查看:
《原则》读后感:拥有自己的原则,并遵照原则做事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投资保持原则,了解自己,独立思考
本书感悟
1、知道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
苏世民想成为像交换机一样交换信息的人,年轻时候想从政,可是家庭不富裕,所以他要赚钱,他就去从事金融行业;他年轻时候贪玩,就去从军,变得自律;他去证券公司上班后,看不懂财务报表和商业模式,他就去哈佛商学院读书。年轻的时候,我们有很多想做的事情,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做哪个,反而错过了时间,什么都没做成。其实,年轻的时候属于积累阶段,想做的事情只要一件一件去做,就能做好。不要贪心一次做几件事,也不要因为其中一件没做好就气馁。年轻时候的积累,未来总会有爆发的一天。
2、同样的时间要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不选择做大事?
苏世民认为,与其花一天的时间去一家企业谈判,最终要到500万的投资额,为何不直接要5000万的投资额?这个对于工作来说特别重要。假如你是客户经理,你的客户有100万资产,为何你只敢给客户推荐5万的产品?假如你是投资者,你有100万资产,找到一个很好的投资产品,为何你只敢买5万?年轻的时候,勤奋可以解决90%的问题,用数量代替质量;成熟以后,当你已经是企业的顶梁柱,你就要想如何让自己的时间性价比最大化,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同样的时间做更大的事情,优先处理影响力大、资金量大的项目,同时,敢于开口要更大的资源。
3、信息的重要性。
以前,我们会赞扬读书多的人“上知天文下至地理”,可是,到了自己身上却是“高考完就忘了”。信息,包含了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尤其是对于做重要决策的人。因为,当你知道的信息越多,你拥有的视角越多,可以建立的连接就越多,进行预测的能力就越强。苏世民想成为“像交换机一样交换信息的人”,说的就是这一点。所以,巴菲特和芒格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阅读,也是这个道理。贝儿也深有感受,每次做重要决策前(是否投资),都会花半天时间,打电话给很多人,看完所有的资料,然后花半个小时梳理逻辑,最后和领导同事讨论决策的结果。
4、问题越难,你的价值越高,你越不可替代。
苏世民创业的时候,公司小人员少,金融做的都是大生意,初创公司自然是门可罗雀。可是,当一家企业因为难题向很多人求助,只有苏世民能做到的时候,他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为人人避之不及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才是竞争最小、机会最大的领域。我们经常在职场中抱怨“领导看不到我”“领导没给我发挥的机会”“领导把资源都给别人了“,那么,你是否反思过自己,有没有为领导解决过燃眉之急?有没有主动提出难题的解决方案?公司出现难题的时候,你是抱着双臂置身事外,还是绞尽脑汁尝试解答?引用宁静在《浪姐》中的一句话:”如果每个人都一样,别人就看不到我了“。你的不一样,是以能力突出为前提的。
本书跨越了学生——打工者——创业者——社会回馈者四个身份的阶段,相信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感悟。贝儿目前还处于打工者的阶段,所以对于这部分的感悟会更强烈一些。无论工作、家庭、生活如何对待我们,都要给自己保留一片天地,读书和运动,永远是和自己对话的最佳方式。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