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航拍中国3山东、贵州(如何评价《航拍中国 第三季》「山西篇」?)

更新日志

5.28 第一段太行山

5.30 第二段黄河

5.30 晚 更新了看的第三段的感受

在b站看了好几遍,弹幕也非常有意思。忍不住来写点自己的感想。说说对航拍中国山西这集的一点个人体会。

首先山西这一集乍看就很惊艳。很多地方的美景都是第一次看见,也了解了山西厚重的历史沉淀。不过,山西这一集不仅仅是美景和历史古迹,细品的话,可以体会到它的字里行间有很深的内涵。

正如山西预告片里那几段抒情的话:“看不见你拔地而起,却听见你奔涌千里,你的亿万年很短,我们的千百年很长”。山西这一集的确是扣着这四句话。在思考一个更加深邃的,有关时间、宇宙尺度的话题。颇有赤壁赋春江花月夜的意味。在讲述一个独一无二的山西故事。

缺憾也有。比如晋祠。我曾经秋天去晋祠玩过,王琼祠前的银杏树一地金黄,绝美。参天古柏也很震撼。没放进去有点可惜。可能是山西的好地方太多了吧。

下面详细说说我的个人感触。

前两段分别讲了太行山和黄河的故事。这几个故事各有特色,逻辑严丝合缝层层递进,节奏很舒服,画面也是绝美。

1、先说太行山这一段。

山西的开场第一镜就很特殊。别的集第一镜一般都是标志性的大山大河的大全景。山西的开场却用了一个近景:一个挂在半空、不停凿石的背影。紧密的构图,有压抑,有点让人喘不过气。这很新奇,同时也让人产生好奇。下一个镜头拉开,谜题翻出:“这里是太行山”。这种反差的张力很让人震撼:人那么小,山那么大。

第一镜 没有解说词 就看着蜘蛛人一下一下撬动石头人与山,渺小与庞大的对比

这一集一直想讲述人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开篇就立下了一种“人虽然渺小,但是仍旧是坚韧的存在”的总体观感。此外,这里“渺小的人”来“撬动巨石”,我觉得是一种隐喻。牢固的旧秩序,和新力量的碰撞。二者在相互作用中,达成了某种默契。山西的整体气质的味儿也有了。

这个小引子结束以后,就开始正式介绍太行山了

云雾中的太行山真的太美了。选取的光线和角度都很赞。

接下来的内容是板山的连绵峰墙。这是太行山的标志性样貌——绝壁、屏障。介绍了这种地貌的形成原因,算是基础的地理知识吧。

这里有一段我非常喜欢的词:

“峰墙越来越薄,最终,留下这些站立山巅的峰丛。不过总有一天,峰丛也会倒下,新的峰墙显露出来。一层一层,循环往复。”

这种峰墙——峰丛——峰墙轮回的宿命感,表面上是说山。但看完全片以后,我感觉到,这实际上就是在说我们人类自己。就是类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觉。是看完全片,才能品出的感受。伴随着这句词的那个镜头也非常有张力。从近到远,远远拉开,露出全貌。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光线也非常合适——日出时候,太阳初升,只有板壁上照到了光。

下一站是八泉峡。说完峰,然后说谷。两两对应。片子里先声夺人。从行船转弯要鸣笛来体现峡谷九曲回肠。很巧妙。这一段也是讲地貌怎么形成。先有的水,后有的山。水的力量不断向下侵蚀,真的好执着呀。(写到这里想小小吐槽一下。第一段开场动画是先八泉峡,再板山;到正片里两个点反过来了。不够细心啊,不过无伤大雅)

这个90度垂直向下的镜头把八泉峡的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晰

下面一段,应该是航拍中国播到现在的第一次走回头路!开场的蜘蛛人终于完成工作,镜头又回到了挂壁公路。这次镜头钻到了山里。像第二季一样,做了一个复杂运动,钻进山里,跟着护路工,看到深邃的洞,再飞出山,看到小小的洞,不禁感叹锡崖沟人的不容易。文案里还介绍了,蜘蛛人是挖路人的后代。一辈传一辈,子子孙孙无穷匮。这不就是前面峰墙所体现“轮回”的感觉吗。太有味道了。

故事讲到这里,形成了一个回环。是太行山大段落的第一个小段落,总结的文案也很到位:

“今天,人们通过科技,可以做很多事情,但面对大山,却必须顺着它的脾气。”

在我的浅见看来,这种价值观是符合当下的。顺应自然,依附自然。(好像是后面盐湖的解说词,这里拿来用了哈哈)人类生存与自然生态,不矛盾。两者要共生,要平衡。

太行山的第二段讲的是人与山的故事。(白陉古道、岳家寨、打铁花)

白陉古道还是顺着前面锡崖沟挂壁路说的。都是人修路。古人没法凿洞,就只能沿山修。这里把白陉古道比作太行山的门,这个比喻很惊艳。说实话看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么一条古道的存在。查了下,应该是河南进山西的一条要道。很惊叹2500年的路至今还保存着!路边的秋景的很好看。

吹毛求疵,这里有一个小问题。从72拐上去以后,越不过山峰,沿山又修了路……可是……沿山修的路好像最后还是没越过山峰啊哈哈。我想肯定有越过山的方法,不过片子里好像有点没说清楚。

下一段是岳家寨。这里的文案就开始皮了:

“悬崖上,有一群高人,住得非常高,也非常险。”

高,实在是高。哈哈。抖机灵的文案后面也还有几个。算是轻松段落的点缀吧。偶尔有一些还好,多了就讨厌了。

岳家寨的秋景好美,仿佛世外桃源,很好奇他们是怎么上去的。网上查了下,这里也修了公路,其实交通也没有那么难。

摘柿子那段的狗子太有生活了。小时候住村里,狗是真的爱凑热闹。怀念。

最后一段是打铁花。美就完事儿了。看的时候不禁替那些艺人捏把汗。不过b站片子的画质太渣了吧!打铁花变成了打马赛克,心塞。b站重新定义了1080p。还是等4k吧。

这里弹幕里还有刷高贵妃的,笑死我了。

最后小结一下太行山这一段。从自然美景、人文、情绪节奏、思想内涵四个维度来说一下。

首先,是美景,太行山景色很惊艳,也比较全面。峰墙、峡谷、古道、公路、村寨、民俗。基本都包圆了。都很美。景应该是集中在夏天和秋天拍的,再吹毛求疵一下,少个冬天的雪景有点可惜。主要集中在晋城长治两个地方。要是能再往北一些,找找有没有更丰富的景,就更好啦。(不过看预告片好像北边的太行让给河北集拍了,有嶂石岩哈哈)。

其次,说说这一段的人文。人文在我看来,就是体现人类之美。这一段里,有父子接力的挂壁公路、有工作千年的白陉古道、有惬意的悬崖生活、还有热情爆裂的打铁花。文案很直白,很多人评价这片子浮光掠影、一带而过。其实细品之下,简短有力的文案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除了前面列举的一些,还有“虽然一些地方永远见不到阳光,但土一定要全部留住”、“总诸如有铁水落在身上,山里人根本不会计较。要做的就是用尽全力,下一次打得更高更散”等,细细品味,山西人的一部分气质也就体现出来了。

然后,整体的情绪把控非常好。一开始感觉特别沉重,让人陷入沉思,在挂壁公路和白陉古道前半部分,是体会到人的艰苦不容易,然后在白陉古道的末尾和岳家寨,逐渐感受到山里生活的自由惬意,最后到打铁花就继续升级成了喜悦狂欢。看得很爽,整体节奏很舒服。

最后说说思想内涵上。这一段可以说是给全片奠定了一个基调。我个人总结是,新陈代谢,新老交替。过往种种,虽说可能成为未来的负担,但更是走向未来的宝藏。导演在山西集里寄托了很多深邃的思考,寄托了很多爱与希望。

2、黄河

首先要提的是,第三季整体的动画的文案变短了。多匀了点时间给拍摄画面,挺好。

因为黄河是临近几省的界河,好几处都在前两季中呈现过。老牛湾在第二季内蒙古拍过,壶口瀑布更是第一季陕西的结尾,“万川归一的大海就在前方”这句文案同样给人印象深刻。但这些景在山西同样有名。在山西这一集中,这些重复的点选了新奇的视角,第二次出镜的场景,有了全新的模样。

(1)

开场老牛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条冰封的黄河。

在这里,黄河竟然可以如一块绿色的翡翠一样清澈透亮。波浪停下,变成镶边;水停下,变成冰,互相挤压,形成裂痕。

这段里,镜头一直缓慢运动,画面非常安静。这是一条被冻结了时间的河流。凝视这片土地。感受冰封大河的极致之美。情绪在此延宕。就仿佛在做正念练习的时候,整个人,沉浸在了这份美景之中。

然后节奏开始突变。

“但此刻,一些人正准备狂欢”

前面花大笔墨抒写的极静之地的氛围,就突然被打破了。

人类开始在冰封的河面上活动。制造赛道,开始比赛。高速的滑行,欢呼的人群。在安静之所,人类自由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种情绪的变化,让我隐隐体会到导演想要在其中阐述的一种观念:自然,自由而肆意地变化。人类无法完全控制它,人类只能依靠自然的节律,实现自己的欲望。

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历经了由“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近来又看到一些关于“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论述。这是一种中庸的论述。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内容,来进行生活。不应该“消灭人类”、也不应该“消灭自然”,而是应该拥有共同的自由。

自由与激情过后。片子继续正式思考人类与黄河、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

河曲河灯节,是一个充满情感的故事。

先补充一下背景知识。在明清时期,河曲的渡口,是过去走西口水路的地方。比起陆路来说,水路面对更多未知的危险。许多冒险闯荡的人或许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不知道尸骨在何处的人,只能放下河灯,期望照亮回家的路。

一盏灯,就是一份思念,一份感伤,一份祝福。

凝视河面的飘摇的灯。听说他们到下游最终都会被打湿,沉没。

在最后一点天光即将消失的时候,万家烛火点亮大河。

河灯昏暗而渺小。但零零散散地将河水暗暗照亮。

河灯与河,河灯与人,河与人。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组自人类诞生起就一直存在的角力。

这是渺小人类面对无法撼动之物时必然的宿命。

“宿命”是古代西方经典悲剧的母题之一。如阿基里斯死于未加护的脚踵、西西弗斯的永恒苦役。宿命意味着必将灭亡,而英雄必须要反抗宿命,西方神话也就蒙上了一层英雄主义悲歌的色彩。

中国古代神话的隐喻也能找到类似之处。如逐日者夸父,填海者精卫,移山者愚公……他们在困境中艰难求生。宿命桎梏之下,遥远的目标,一代人无法实现。那就传承,接力。我们至今秉持着这种面对无法撼动之物的勇气。

渺小的人类无法在短时间内撼动巨物。但是人类即使肉体陨落,但精神长存。

一代一代,皆已远去,化作星星点点的灯,指引人们继续前行。

大地孤独闪光,你我也会是未来人的灯。

感谢摄影师捕捉到了这个转瞬即逝的时刻。感谢山西呈现了这一场无数平凡人传承的力量与温柔。

(3)

壶口瀑布。

看了一些评论,很多人说壶口瀑布拍得没有第一集陕西有气势。我对比了一下,的确,陕西拍摄的壶口落差比较大,加上文案的烘托,这种奔流千里终向大海的气魄,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力度的结尾。

而山西篇讲述的壶口瀑布的故事,在表层的宏大以外,我觉得它的主题融入了更深的思考。(感觉山西很多点都是这样的,不浮于表面,也不直白地抒情,情感与思考,都得细细品)

这里讲了一段壶口不断后退的故事。在简单的地理知识之外,这一段的处理做了一些升华。 从人与瀑布在不同位置的相遇来呈现。

这里可能是航拍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留白。去掉文案,就着配乐,凝视流水。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淡淡的哀愁。不单是哀愁壶口瀑布终将消失,更是哀愁我们人类无法陪着壶口走过最后一程。

人与瀑布的相遇。历史的记载,也只有四千年。而根据地理学家考证,最早的壶口或许就是现在下游的禹门口。黄河不知道走了多少年,我们与它相遇只是一瞬。

站在人类的尺度上,实在是细思极恐。不过也幸而我们的生命有限,有生之年壶口大概率不会就远走高飞;而站在壶口/黄河的尺度上,你们人类算个屁啊。时空真是奇妙深邃的东西。

太多古人的诗句做过类似的感叹了。我很惊叹在壶口这里,也能呈现出这样的思索。世间种种,皆为历史。“你的亿万年很短,我们的千百年很长”。

(4)石楼湾

石楼湾是吕梁市唯一出镜的地方(仅次于没有出镜的阳泉,心疼)。

这一段把前面几个点的壮美与哀愁稍微收了收,整体情绪就比较平稳。单独拎出来会逊色不少。不过为了服务整体节奏也可以理解。

这里一段选取了弧度最大的黄河湾,展示了黄河弯曲形成的样子。

这段词“无奈,坚石挡住了去路……无意中,完成了黄河上弧度最大的弯。继续流淌,黄河依旧顺着山脚,蜿蜒前行”把黄河的韧性展现了出来。也是在暗示这片土地的百折不挠的韧性。

题外话1:从地理上来说,石楼湾其实是在壶口的上游,不知道这么排布是有意为之,还是对地理位置不熟悉,照理说应该是顺流而下比较合理。或许是为了几个景点之间情绪的层次感,才做的这样的位置的安排吧。

题外话2:很多评论都说没提吕梁山,不过整个黄河这一段,吕梁山也是入了不少镜了。个人觉得吕梁山和黄河的关系,可以在碛口古镇的地方拍摄一下。那里附近有一个李家山村,窑洞地貌,还挺有山西风情的,就是不知道航拍效果如何。

(5)

“终于,黄河开始在低平的大地上肆意流淌。”

黄河舒了一口气,我也舒了一口气。

好似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郭老师语)

后土祠的故事,是破灭与重生。

表层的故事看来,是人对于黄河的执念与感恩。所以不断冲毁不断重建。

深层的故事里,我觉得,是在说山西、乃至于我们整个中国的历史。王朝更替,迭起兴衰。破坏是常态,而每一次破坏都会有一次兴起。至此,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可能某一天毁灭却仍然坚持。我想到了,想到了文天祥,想到了史可法,想到了《正气歌》中所有的故事……我们的历史,如同这层层叠叠的泥沙,来了,沉淀了,搅起一阵风云变幻,再成为后来者的财富。

到这里为止,所表达的情感一脉相承的。

在循环往复的死亡新生中,历史前行,人类用渺小的力量,一点一滴,推动巨石。

航拍的视角,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思考基点。坐在井中无法看到外面的天。航拍的镜头语言有一种“疏离”的感觉。熟悉的景物变到陌生,惊叹之余,思索不绝。

(6)小结

黄河这一段,并没有太行山线那么令人赏心悦目,轻松愉悦。我看到别处有人评论,说这段的文案和情绪很丧。

我认为,这其实不是丧,是深沉,是思考,是包裹清泉的坚冰。片子展露的是冰山一角,要细细品。很多内容需要额外去看文献资料才能有深刻的体会。

可能有人会问,看个纪录片,值得这么累吗?

我想说,山西的历史太浓,人文太厚,它值得。

5月30晚 更新了第三个段落

3、

前两段太行山、黄河,严丝合缝,情感充沛,选点也各有特色。兼顾了自然美景,和山西独特的人文历史。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开头。这一段开始,镜头离开山西的两侧边界,正式进入山西“内部”去一探究竟,里面更有意思的故事。

(1) 运城盐湖

接着上一段后土祠的结尾,飞机第三段的开始还是在运城。

开场的镜头非常惊艳。一瞬间还以为是自己的电脑屏幕坏了。

一片血红。随着镜头拉开,才知道这是盐湖的纯粹色彩。和山东集整齐划一的人工盐场不一样。这里的盐湖是天然的调色盘。(弹幕里表示要买这样的眼影盘?哈哈哈)

这一段开始,就正式开始探讨历史与这片土地的关系了。盐湖这里的故事追溯到了4000年前。建筑遗迹无从可考,幸而人类采盐留下了无数痕迹:

“不同形状的盐池,是不同时间、不同的人,采盐留下的证据。”

在先民尚未探索到大海的时候,盐湖,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盐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而现在的人依然在这片湖水上劳作。盐湖也忠实地记录了一切。

墙垣易颓,道路易毁。面对不同的时间尺度,自然和人类会互相注视。在自然的眼中,人类的造物终将被抹去。在人类的眼中,我们的痕迹或许能保留片刻。

拨开一切云雾,才发现,无论是斗争还是畏惧,自然和人类,终究还是永远的相随。片子最后也给出了答案:“发现自然,依附自然。盐湖一如往常。人代代相随。”

最后这段段不同季节的叠化变色也很惊艳。

航拍的镜头就是适合展现这种宇宙时空的观感。

(2)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说白了,就是房子多。航拍要想好看,不容易。

这一段的引入很巧妙,从烟囱说起。不直接说王家房子多,而是说王家的烟囱多。

我觉得这种设计很温暖。对于我们来说,房子可能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棺材,但烟囱则意味着等待归家的灶台。(对于北方人来说还有热炕头)。烟囱是温暖的意向。

有一点遗憾的是,这里的烟囱不再会冒出烟气。结尾就算再模拟关门回家的感觉,也无法阻挡“曾经辉煌的五座城堡,主人远走,成为收门票的景区”这一现实。这种遗憾是否是导演想要传达的呢?

(3)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的故事,列举了很多古城里生活化的场景。

这个学校应该也是古建筑,百度了一下,叫古陶四小学

这一段为了体现生活,解说词就很轻松有趣,甚至开始自我吐槽:“这有什么可拍的?”哈哈哈。弹幕里还有数这哥们一共抬了三次头的。

其实平遥古城的故事,是和王家大院连成整体的。它们两个形成了很好的对比:失去了人的家,只是孤孤单单的建筑;有人住的古城,才是活着的家。

我看到了一个平时作为游客,不是能经常看到的平遥的另一面。个人觉得这个故事角度是比较有意义的,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古建筑保护的思考。

不过,这样处理故事其实是有利有弊。弊端是纯航拍视角可能无法完全展现生活化的场景,这是这个故事角度的先天不足。但好处就是,航拍的窥视功能在这里被得到运用。窥视的角度下,镜头观察人们,我们也随之凝视生活。

很多人提到平遥古城没有拍出气势。

这大概是故事角度选取的原因。想要体现生活细节,美景可能就不是第一位了。纯粹好看的图,网上有得是。又何苦在航拍中国里去找相似的景呢?不知道大家是更爱看那种自我夸耀的宣传片呢,还是以叙事为第一要务的纪录片呢。(虽然CCTV也没少干宣传片这种事儿……)我觉得航拍中国的功能,肯定不是仅仅宣传平遥古城,而是让人们认识当下现实的土地。当然,大家希望自己热爱的地方出现得更多,更美,也是无可厚非的。

个人拙见,诉说历史,不是装逼念两句诗,或是寻章摘句镶金镀银,更不是N年如一日一纸通稿走遍天下。一个地方的历史感,不仅仅来源于过去,更是源自当下。当下活着的样子,是历史活着的证据。

对于古城来说,历史就是“或许是因为有人,我们才能看到一座活着的古城”。

(4)挂祥铃

这一段剪辑还不错。镜头也比较多元。属于调节节奏的段落。观感上,似乎和开头的蜘蛛人有些重复了。区别或许是:那里是艰苦求生的开拓,这里是日常生活的祈福。就不多说了。

(5)大槐树

大槐树这里想先补充一点背景知识。

我曾经拜读过赵世瑜老师的《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一文。对于大槐树的故事有一点初步的了解。(推荐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来阅读哈)

从历史角度来说,大槐树是一个符号的意义。它应当是一个被杜撰出来的精神坐标。但这种杜撰并非毫无依据。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迁徙离家的故事、离家时告别的高大槐树……这些综合之下,就形成了独特的大槐树文化。狭义地看,这棵大槐树只是个雕塑;但从文化层面来说,它的确是人们对于故乡怀念所构成的实体寄托。

大槐树一直在等待故人。这是我们民族所拥有的对于“家”的执着。或许只有知道来时路,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吧。最后这一段的结尾的文案,把这种内敛的情绪,又进行了一次放大:“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迁徙不止一次。路途或许伴随着艰辛,但如今,他们的子孙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家是港湾,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无论走得多远,家就一直在等待。

这个镜头选取的光线和运镜很有味道

题外话:这里可以配上贾科长电影里用过的BGM《站台》:“永远在等待~”。哈哈。

(6)小结

离开大山大河的自然景观,这一段的纯粹画面质量比起前面20分钟就稍微逊色了一些。如何去评价这种逊色。主要取决于大家对于航拍中国“应该呈现什么”的不同看法。如果你就想看风景,或是找家乡。那么这一段是逊色不少的。除了盐湖以外,很多镜头都没有找到最极致的角度。但是,如果把它当做一部纪录片来看,这一段的质量也是很好的。

第三段内容看着有点散,实际上还是在围绕一个主题在展开:我们的家园。盐湖,滋养最古老的生命、王家大院见证了一个人建设自己家园的奋斗历史、平遥古城是人们与历史共存的家园、挂祥铃没啥、最后大槐树,是人们开枝散叶,走向远方。这一段中,美景是其次的,人类在家园中诞生、生长、繁衍,走向未来。

这是人类繁衍的史诗。

(趁周末休息有时间写了第三段。还剩一半!看情况慢慢更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