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40度高温(55天不洗澡,零下40度露天上厕所,在南极科考163天是一种怎样的极致体验?)
南极洲,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人口的大洲
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
却是一个属于全人类的地方
对于南极
我们的所有印象可能只是
“世界尽头无限美好”的感叹
或者旅行游轮上的一张张照片而已
半年的时间住在这里
只有企鹅和冰川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穷游er@夜夜萤火
作为南极科考队的一员
用163天的旅程,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南极
以下图文来源于穷游er@夜夜萤火
/ 前言—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极 /
半年时间南极漂,一次极致的人生体验。
这世上,多少人想冲出平凡的世界,去南极,去北极,去世界尽头看看。何其所幸,我作为南极考察队员,能暂别人间琐事,乘雪龙号去一窥极地风采。
上船时,满心期待,下船时,没有遗憾。
完成自己背负任务的同时,在中山站看到暮光仰天的帝企鹅和成群阿德雷,在昆仑站抚过零下四十度冰雪的最原始状态,在泰山站体验过十级大风中的露天厕所,在雪龙号上看尽冰山浮冰贼鸥海豹驶过魔鬼西风带。
我国的极地科考事业由国家海洋局下属的极地办负责,每年一次南极,两年一次北极。南极全航程5个月左右,北极全航程两个月左右。作为第31次南极考察队员,我以随队记者(新闻+专题、摄影+文字、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身份前往南极。
南极每年都有一支小分队前往海拔4000多米,距离中山站大本营1000多公里的昆仑站。没有飞机,靠雪地车来回,全程历时两个多月,期间没有补给不能洗澡,也会有高原反应。
/ 初见南极冰海和企鹅 /
在南极大陆周围的南大洋中,漂浮着数不尽的冰山。在南半球初夏这个季节,冰川和冰盖融化,大量浮冰和冰山从南极大陆沿岸漂到海里,塑造了南极海域的壮丽景象。雪龙号在顺利穿越西风带后没过几天,零星的浮冰和冰山开始出现,随着离南极大陆的距离逐渐缩短,就驶入南极周围海域的密集浮冰区,冰情逐渐加深。
等到了中山站附近海域,就进入了陆缘冰地带,雪龙需要开足马力,破冰前行。冰区航行虽美,但却常常被层层浮冰和冰山围住,而在大雾弥漫的天气或是夜航期间,要小心避让冰川。如果遇到过于密集的浮冰区或大型冰山,还需要搭乘直升机小海豚盘旋在附近冰区,对浮冰和冰山进行实时追踪和监测,时刻调整航线,挑选较为薄弱的区域破冰。为了还原大家工作,我也跟着上了直升机,后来还有很多次这样的航拍经历,待我一一道来。
中国南极考察大本营—中山站
对于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的我来说,心情激动是一方面,认真工作是另一方面。然后剩下所有情绪,就是被中山站的内外设施给惊艳到了。室内的温度适中,完全感觉不到南极的干冷。参观了一下医务室、会议室和宿舍楼,整洁清新的环境让人很是舒服,当晚还需要飞回船的我真想在中山站上住一晚体验一下,当然后来在中山站前后加起来住了有大半个月,住了个够。
看到这些,如果不是窗外的冰山提醒我,也许我会忘了自己在南极。围着站区走一圈,看看六角楼等中山站标志建筑,还有那些被命名为莫愁湖、小西天的南极美景,心中满满感动。过几天就真的要彻底搬到站上来住了,又很舍不得和我有诸多牵绊的雪龙号。
近距离企鹅写真及注意事项
正在大家穿着连体企鹅服埋头工作or拍照时,一群真正的企鹅来了...
这是一群阿德雷,是南极企鹅中最为庞大的种群之一,个小胆大,特长技能“劈脸呼”。据说曾经有不守纪律的人试图拥抱它,结果被扇地肋骨都青了。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它们用审视的眼光看着自己领地上的不速之客,既好奇也警戒。
遇到企鹅,是要趴在雪地上的,高度不要超过它们,这样才不会吓到它们,毕竟我们才是这里的过客。更不要追逐企鹅挑逗企鹅或抚摸企鹅,这是破坏南极公约的行为。下面这张图就是我趴在雪地上尊重企鹅收到的最好回报,一只阿德雷特别给面儿静止不动,才有这张后来被腾讯放在首页各种宣传转载引发国内雪龙企鹅热潮,但是一分版权费都没有给我的照片。
后来企鹅看我们也看腻了,大部队就滑走撤了。最后再普及一个南极公约内容,在南极看到企鹅海豹这样的动物,人类要至少保持3-5米的距离。
/最难熬的两个月开始/
第31次南极科考队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内陆队,他们不跟随雪龙号进行南极大陆周围的大洋考察,而是深入南极内陆,前往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唯一一个科考站—昆仑站。这支队伍有33名队员,所携带的科考设备及保障物资总量近400吨,将在昆仑站进行二期建设收尾工作、巡天望远镜的安装调试及深冰芯钻探等科考项目,全程要在南极内陆高原极昼极寒的条件下工作两个月。
在这两个月,随着离昆仑站越来越近,气温将从零下20度逐渐降至零下40度,而海拔高度却会一路攀升到4000多米,再加上内陆冰盖上的超低气温,给人带来的高原反应要比常温条件下严重得多。而且这条路上还遍布危险雪丘和冰裂缝,驾驶员需要随时小心,以防不测。条件相当恶劣,截至目前,只有不到150人到过昆仑站。
冰火两重天 南极竟然这么晒!
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在南极这么低温严寒的地方,竟然还会有超强阳光。南极夏季是极昼,随着逐渐深入南极腹地,几乎24小时都有不间断的超强紫外线,出个门回来就黑了。再高倍数的防晒霜,再严实的眼罩面罩也无法保护周全,才一周时间,大多数队员都被晒变了样,很多队员被晒成了“白色”熊猫眼,嘴唇被晒爆了皮,这俨然已经成为内陆队的经典造型。看到大家的经验教训,我出门必戴帽涂防晒,然后胜利白回了中山站。
南极雪水配冷冻饭
在南极内陆生活,首要问题就是饮水。虽然地球上70%的淡水都蕴藏在南极内陆冰盖中,但这随处可见的水资源全是以固态冰雪的形态存在,要想用水,只能融雪化水。在尽量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的前提下,内陆队每天要采五到六桶雪,化出两三桶水,才能刚刚能满足大家的饮水需要,余下小部分水用来蒸饭。
在内陆行进过程中,时间非常紧,中午几乎不停车(想起了在雪地车上啃桂花鸭的味道,好饿,口水快流到了键盘上),就靠馒头和牛肉还有小零食补给,就靠早晚两顿饭。早晨8点出发,6点就有值班同志起来做饭,下午6点扎营,只有一个小时准备晚饭,否则一群人就饿傻了。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烧水做饭,所以所有餐食都是从国内带来的冷冻饭菜,用微波炉和蒸锅再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了,包括馒头米饭这些主食和汤也都是冻好带过来的。只不过由于气温过低,再加热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为了让饭菜能尽快解冻,一般前一天晚上就会把第二天要吃的冷冻菜从雪橇上拿出来放在厨房里预热,这样第二天扎营后可以省些加热的时间。
55天没洗澡 VS 零下40度厕所
吃的问题解决了,住的地方也费了不少心思(excluding厕所)。中国南极科考30年,内陆科考近20年,成员舱也在不断改进。行程中室外温度已经零下20多度了,接下来还将逐步下降,直到昆仑站的零下40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温暖安全的成员舱是必不可少的。
一大问题就是洗澡。由于融雪化水需要大量能量,所以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水洗澡,每天最多刷个牙,擦下脸而已。遇上值得庆祝的节点性事件比如抵达泰山抵达昆仑等等,才会轮流洗个头发。而至于洗澡,想都不用想。温差大,海拔高,还没水,这些都成为了我们55天没洗澡的原因。我这辈子最多也就是大学时候去支教10天不洗澡,这次在南极内陆的55天真的让人超级崩溃。每人每天仅有两个湿纸巾可以擦拭身体,就当是洗澡了。
南极内陆很是干燥,我每晚的睡前节目就是在床上都看着自己全身死皮如下雪般纷飞,还不能涂身体乳,否则容易堵塞毛孔痒的难受。幸好南极洁净,每10天换一套内胆保暖衣,也就这样捱了过去。
开头说过,乘员舱没有卫生间,那生活问题如何解决呢?答案是户外露天。在这零下40度的条件下上厕所,要怎样才能保护自己不被冻伤呢?答案是有且仅有木板。
我们的临时厕所就是用废油桶和几片木板搭出来的。木板中挖出一个雪坑,里面是用油桶改装的便池,所有排泄物都会封装好带回中山站进行集中销毁处理,不会留在南极内陆。
若问我是何感受,我只想说,木板完全不挡风,尤其是泰山站附近的9-10级大风。而且由于吃不到蔬菜,很多人都排泄困难,每天早晨吭哧吭哧好长时间,屁股都要接受一阵暴风雪的洗礼,已被虐残。除此之外,还要小心架在油桶上的薄薄木板,千万别踩空或踩塌,那样会直接掉进已经冻成冰块的便池里...不过,我最怕的是风口正对菊花,顶着巨大风压根本排不出来,想起来就疼,都是泪。
这还不是最惨的。有时候不幸被冻着了拉肚子(不是我),紧急情况下没有木板,席地而吹的风会直接把排泄出来的东西吹回屁股上,那酸爽,不忍直视。
后来从内陆回到雪龙号的时候,看到马桶简直要哭了,那一刻屁股又习惯性地凉了。另外回答一个问题,即便是零下40度,小便也不会直接冻上的,尿液还是以液体状态落下。要是真可以出体外就结冰,估计都能连成一条线直接冻到身体里了。
来半年就为20天 分秒必争
在昆仑站的工作主要有三项:
1、昆仑站主体工程收尾,包括装配发电机建车库等
2、打冰芯带回国化验
3、南极巡天望远镜,架二修一
其中,1和3纯粹在户外,2在地下,天天提放低温高反。来看看我们的装备吧,下图为我个人的衣橱供参观,衣服下面就是胡萝卜和洋葱“冰箱”。在昆仑站这样的零下40度的户外工作,穿得像个企鹅那样保暖是必须的!从下往上来说,脚上要穿羊毛袜子,再套上特制的双层雪地靴,身上要先穿保暖内衣,再穿上羽绒内胆,还要再套上一层连体防寒企鹅服,
再来说说头颈部,围脖面罩眼镜一个都不少,帽子也要戴两顶,棉线帽外面再套一层皮帽。除了这些必备装备外,还有护腰护膝等等小部件。即便如此,对于那些每天要在室外工作至少10个小时的队员来说,只要是裸露出来的皮肤都会冷,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在帽子、胡须、睫毛上结成了冰。
由于在昆仑站工作的时间十分有限,必须争分夺秒,赶在1月下旬气温骤降至零下五十度甚至更低前完成任务。根据以往经验,1月底再不回撤就会有很大危险。队上定的回撤日期是1.25,所有工程必须在这之前完工,否则宁肯放弃也不敢拖延。所以在身体能承受的情况下,都是顶着南极极昼的烈日从早工作到晚。
历经磨难 看到熟悉的中山站
收好带来的垃圾,装上所有的物资,留下几个橇的材料,我们这个累个半死满脸黑的内陆队,一路下坡驶回中山站,只用了十几天。
每天睡在雪地车里,耳边放着循环不断的慕容雪和吴哥窟,饿了就吃点盐水鸭和杏仁,脑子里出奇地平静,不去想什么,每天很快很快地过。
还记得大家都沉浸在即将回归中山站的喜悦中,有一天傍晚,看到了翻滚而来的云海,下车猛拍,然后打场雪仗。
我开始想,在内陆的这些天,从最开始的想念雪龙号,每天做梦都是回船上,心情抑郁的时候,口头禅都是雪龙怎么怎么样。到后来也习惯了每天写稿到深夜,看玄幻小说打发时间到深夜,每晚舱里都是我最晚睡,每晚我都把自己扔到一个幻想的世界里,企图在内陆寻找一丝慰藉。现在如愿以偿,总算要回归了,却有点遗憾,这段常人难以体会的经历,对我而言只是一段并不想要的磨练,未免也有点浪费,所以对内陆,对自己的队友,产生了一点愧疚之情。
还记得,回到内陆出发基地,大家欢欣鼓舞大吃庆功宴,毕竟又是一年完成任务平安返回,只有我,没有庆祝的心情。直到最后收好行李打好包,坐上雪地车,翻越进步湖和山口,心里少许有点欣慰。毕竟来之前,前人断定我定受不了内陆折磨,非疯即傻,或者变成个糙汉子,现在也都成为笑谈,我还是完好无损的,出来了。只不过心里有点,怪怪的感觉。
随后便是中山站敲锣打鼓的欢迎,可能是太累的原因,对欢迎仪式已拿不动相机,反正有新华社的记者帮忙记录,我已耗尽所有气力和热情,只想回房间呆着,等雪龙来接我回去。
/后记—等半年为看一眼 值吗?/
游记写到这里,正式完结了。从开帖以来迟迟难以动笔,多谢鼓励和支持。这趟南极之行,我终于还是写出来了。只不过,后半段回程的描述不多且不积极向上,我也没有发出“世界尽头无限美好”之类的感慨。因为我是记者,我遇到了我没想到的状况,我只想忠实记录我的故事,不加修饰。
南极就是这样,它让你满心期待后,给你好多远离俗世的人生感悟。为什么我们要一直做心理问卷?就是因为在这样的隔绝环境下,每天面对相同的人,如同一叶扁舟荡漾在星辰大海中,最开始是兴奋,中途缺乏安全感,回程就变得沉默少语。还记得后来到协和看我的心理变化分析,偏执、猜疑、不安、焦虑等指数都是有所预警的,尤其是在内陆地区。协和的朋友安慰我,没事这还好,还有很多更严重的,最怕把自己封闭起来假装无所谓,那样伤的更重。可惜我不是嘻嘻哈哈的性格,也幸好我的变化被队友看在眼里,真得多谢在最后回程时期一直陪伴我的小伙伴们。那种失落,是我从没体验过的,一个人真不知道该如何度过。
现在半年过去了,也筛掉了很多记忆。人不就是这样吗,回忆都是美好的。我感谢南极给了我一个从世界尽头反思自己生活的机会。在那么一个纯洁神圣的地方,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哦,原来以前我是那样生活的啊,原来我心底里藏着这样的感情啊,原来好多自己都不明白的内心世界,一下子,豁然开朗。
所以我希望朋友们有机会去南极感受一下,在冰天雪地里让自己放空。哪怕发现了不那么熟悉的自己,哪怕遇到了没想到的困难挫折,至少探索了一个你所未曾触碰的自己,那种感觉,回过头来,真棒。
就这样吧,往事在冰雪中消逝,人生不会如初见,这段南极经历,是我永生难忘的宝贵财富。
看了穷游er@夜夜萤火的游记,可能跟我们想象的南极旅游是很不一样的。163天面对冰川的生活可能会使人产生一些压抑的情绪,@夜夜萤火也在游记中分享了很多自己心理上的变化,点击阅读原文去看更细致的内容吧。
-版权信息-
本文为穷游网友夜夜萤火原创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回复“目录+以下关键词”,如:【目录 美国】,收看往期内容。
亚洲 | 欧洲 | 南美洲 | 北美洲 | 非洲 | 大洋洲 | 南极 | 香港 | 台湾 | 日本 | 韩国 | 泰国 | 斯里兰卡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土耳其 | 意大利 | 法国 | 德国 | 英国 | 西班牙 | 美国 | 加拿大 | 海岛 | 户外 | 自驾 | 火车邮轮 | 购物 | 美食 | 酒店 | 摄影 | 签证 | 技巧 | 旅人 | 盘点 | 谈资 | 大家帮大家
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体验世界
QY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