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因材施教(“因材管理”的组织进化,BSN MBA孙菲菲《企业组织进化与管理效能提升》课程感悟)
2019年8月17-18日,BSN荷兰商学院MBA19A班迎来了入学以来的首次课程。本次课程由BSN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刚老师讲授《企业组织进化与管理效能提升》,旨在帮助学员掌握组织管理的最新理念和实务技巧,解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问题,利用人力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初听时醍醐灌顶如有神助,回味时有苦难言纠结迷茫,思考后实事求是未来可期”,本文为BSN MBA19A财务委员孙菲菲同学的课程感悟,分享给大家。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本文作者: 孙菲菲
BSN荷兰商学院MBA19A财务委员。
本次课程的个人心路历程其实比较曲折: 初听时醍醐灌顶如有神助,回味时有苦难言纠结迷茫,思考后实事求是未来可期。 关于李刚老师讲授的《企业组织进化与管理效能提升》课程,从一个伪球迷、真电影迷的角度来看,老师应用精彩丰富的案例解析来阐释创新与模仿的理论,让自己对于国足与国产电影的组织发展有了新的理解; 从一个银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组织管理模式的问题与不足,让自己对于当前管理的痛难点和未来管理策略优化有了新的思路:基于员工工作性质,在绩效考核设置、目标任务分解等方面可尝试调整自己团队的管理策略。
创新与模仿,循环罔替
我们都知道,管理方式的混搭会造成效率的低下,可是当前许多企业组织又何尝不是陷入到变与不变、创新还是模仿的选择困惑呢? 毕竟最开始时,任何工作都是创新性的,之后随着知识的积累、管理环境的明朗,工作开始有章可循,直到最后,工作演化成模仿性的。 然而,环境还会改变,技术还会升级,运作模式还会更新,随着规定动作的落实,人们面临新的考验,于是工作又回到了创新状态。 企业经营也是如此,创新与模仿,循环罔替难免会因为战略、策略、管理、执行、人员等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无法做到帕累托最优。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最大的挑战不再是重新树立一套最先进、高效的体系,反而是在现有环境中如何整合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问题。
因材施教,方法有类
面对企业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梳理当前的工作,明确性质,因材管理,采取不同类型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成效。 就比如企业选择从事创新性工作,在不稳定、不可控的创新性环境下生产经营,就应该追求差异化战略。如果要赢得差异化战略,就要增加创新比重,看谁家的自选动作得分更高、创新性管理更加到位; 如果企业选择从事模仿性工作,在可内控、可预见的模仿性环境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应该追求成本领先战略。 要想赢得成本领先战略,就要增加模仿比重,看谁家的规定动作更多、操作更规范、模仿性管理更加地道。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要实现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把事做正确的目标,便需要不断在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方法上不断修炼。
实事求是,组织进化
每个组织都有两个愿望: 一是做大做强,在空间上要扩张; 二是成为百年老店,在时间上要长久。 一个组织达成这两个愿望,不断适应环境并且自我扩张的过程,就是组织的进化。 完整的组织基因应如同两组相互缠绕的螺旋体,创新性基因决定该组织能否长久,而模仿性基因则决定该组织能否扩张地盘。 能够不断进化的组织,总是优良的创新性基因和优良的模仿性基因的综合体。
管理无好坏之分,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当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敏锐的视角观察当前管理的阶段,让创新与模仿各就其位,促动组织进化才是实现帕累托优化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