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上海必须玩的几个地方(有哪些事情,你去了上海才知道?)

近来知乎讨论甚欢的网红城市是重庆、西安,但是综合知乎、蚂蜂窝、简书等平台的讨论热度来看,上海无疑是流量大咖、网红大佬、无冕之网红城市,犹似演艺界的梁朝伟,眼神深邃,风范雅致,绅士做派,时不时飞到伦敦喂喂鸽子,拥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多面性。

很多人对上海的认知就是这幅画面:

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

实际上,上海并不是处处都挤满了摩天大楼,真实的上海城市景观要比这丰富的多,也有趣、有故事的多,好几个问题是我到上海后才知道的:

1.上海的摩天大楼分布在哪里?

上海当然是有摩天大楼的,但是却以陆家嘴、延安高架沿线、肇嘉浜路沿线分布最为集中。尤其陆家嘴,不用多说,有种说法是陆家嘴是中国的吉祥物,还有种说法是到了陆家嘴侧重点啥叫gdp,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这也是体会大都市景观的最佳窗口,也频频出现于各种影视剧、宣传片中。可以说这些建筑体现出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的极致。

航拍陆家嘴,不仅浦东区域高楼林立,浦西的南外滩、北外滩商务区也发展起来。

当然,作为一线城市也不只有一个高层建筑密集区。其他地区的人说起上海的市中心,多半想到的是南京路、陆家嘴,但其实上海本地的市中心认同更多的是指人民广场,上海两大穿越中心城区的高架路延安高架、南北高架就交汇在这里附近,也是一派高楼景象。这些高楼是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城市意象的最集中写照。

2.上海最“洋气”的区域在哪?

不仅是外滩,还有临近地区,大致是河南中路以东黄浦江以西片区,是近代外国势力抢滩上海的第一站,也始终是近代上海开埠后的“中央活动区”。不仅外滩是上海城市精华,事实上近外滩地区也分布有众多外来势力主导的政治、经济、文教机构,如行政中心公共租界工部局、时至今日依旧有名的仁济医院、文娱场所兰心戏院、沪上名牌正广和汽水厂等,留下了众多大型西式建筑,形成了整体性的建筑风貌。并且道路肌理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形成了。

左:1849年时的外滩临近地区街道肌理就已基本形成(资料来源:罗婧.上海开埠初期英租界洋行分布及景观复原初探)。右:公共租界工部局,位于汉口路、江西中路路口。

外滩以里的一些小街建筑很有欧风感觉。上海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洋气”,不仅是由于这里外资多,外国菜多,外滩的西式建筑多,不只是这一条线,而是在面域空间内都有别的城市所见不常到的西式建筑景致。这里的城市意象就是“大上海”时期繁华的当代呈现。

片区卫星图及九江路街景,百年老建筑的劲头可看到东方明珠塔。

3.上海市中心为何有那么多小房子?

北京的市中心分布着大量的胡同、四合院,这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而初到上海的人会发现上海的市中心也有大量大量的小巧的老房子,与高层建筑插花式分布,这是为何呢?其实这些老建筑有两种来历:

第一种是老洋房。

随着近代上海租界的向西拓展,各路国内国际社会上层人士纷纷将新租界开辟区域作为高端置业的首选地,性质类似于当今的郊野别墅,参考欧式风情形成了“老洋房”区域。按照百度百科定义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为四面或三面临空,装修精致,备有客厅、餐室,有数套卫生间等结构较好的独立式或复式、别墅式住宅”。主要分布在市中心西南侧黄浦、徐汇交界地区。

在上海市中心区有一片绿化水平特别高,建筑密度很低的区域,基本位于延安高架-南北高架-华山路-肇嘉浜路及周边楼群的合围之中,这片区域就是老洋房区域,在卫星地图上有鲜明的空间特征。

这一片区主要特质是精致的建筑+飘飞的梧桐,非常适宜游走,也诞生了几条网红街道。这也是除外滩之外了解上海,体味上海历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上海无论外在风情还是内在精神也绝不只是宣传片不停拍摄的陆家嘴所能代表的,从这一片区也能看出,上海其实是温情与冷漠,快节奏与慢生活,车水马龙与环境清幽这些要素都汇聚于一体的。

网红街道思南路一景。此外这一片区还有衡山路、武康路等网红街区,作为上海“深度游”的新宠。

这种街区风格在天津的五大道街区似曾相识,武汉、青岛等地也有,只不过上海这一区域面积有9平方公里之大,远远超过一个“景点”的概念。这也是由于上海租界面积是全国其他23个租界面积总和的1.5倍。如今这些建筑的价值被重挖掘,在功能业态上成为上海的文艺空间,是文艺青年寻觅好玩的东西、小资腔调的首选区域,纷纷去网红街、网红店拔草。

第二种是老式旧里

熟悉上海的人都会知道有个上海特有的词“弄堂”,周杰伦的《上海1943》也唱到了这个词。弄堂的建筑也是旧有的石库门建筑、老式的江浙建筑等。这些建筑也是广泛分布在上海的中心城区,以虹口、杨浦南部,黄浦区最多。著名的南京路步行街两侧就有大量这种建筑,那些恢弘壮丽的高大商业建筑一转身背后就遇到了这些老建筑的存在。

市中心区域旧里卫星图示。

南北高架路左右两侧景致截然不同。左侧(西边)的花园洋房区域绿意青葱,建筑密度也更低。右侧(东侧)的老式旧里缺乏绿化,建筑密度简直连城一大片。如果说前一个区域代表着上海精英生活的痕迹,那么这一片区就是从近代到当代上海普通民众生活的缩影了。真所谓全球城市带来社会空间极化。

笔者曾于虹口区居住,远处的陆家嘴与近处的大片旧式里弄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时候走入这种街区会觉得破旧的建筑、狭窄的街道、拥挤的人流,这和想象中的上海完全不一样,倒好像是某个乡村集镇。这种建筑不仅外边看起来拥塞、杂乱,内部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分割成很多间,所以传统的意义上的上海“小市民”、“小男人”也是这样的空间形态培育出来的一种地域性格。

上海杨浦区图书馆附近的街区,在这里完全没有一点“上海感”,但这也并不是城乡结合部,而是内环路沿线。也不同于广深地区的城中村,没有那么的致密、多元、花哨和复杂。

同时这种建筑风情也是种无言的诉说,它说明上海的文化根脉依然是江南文化。从空间意象上来看,这种空间的滋味便是浓浓的烟火气,会让在这座城市漂泊的大量来自于n线城市的移民想起自己的家乡,尽管他们并不希望这样的景致出现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

4.那些整齐划一的“兵营式”小区是怎么来的?

这个是笔者到上海之后才学会的一个词,就是“老式公有住房”的简称,多为八九十年代到世纪初建成的“兵营式”住宅小区,其特点是六七层楼高,排列整齐,外表色泽单一,并多以“xx村”命名,如控江一村。笔者长期就租住在这样的小区。他们也占据了上海大量的城市空间,以作者的经验,这种类型的建筑在上海的内中环间占据主导。

从卫星图可以看出,从虹口足球场以西一直到普陀境内形成了这种小区的连绵带。

大量处于起步期的沪漂就租住在这样的小区,可以说这种小区也承载了很多人对上海的“第一印象空间”。整齐划一、形制统一的老旧楼房也是上海一景。并且房子并不大,与北京的老公房更多的体现为大型板式建筑相比,这种建筑模式和街道宽度都显示出上海的“小一号”特质,也是江南细致风情的一种体现。并且飘飞的衣服与床单也是上海的别致之处,会给北方人很深的“南方印象”,尽管这并不独属于上海。

上海某主干道一景。

从空间意象来看,这部分无疑是“普通城市”版的上海,也是上海市民阶层的聚居区域。但是尽管外表不显,随着上海整体房价的抬升,笔者长期租住的小区二手房价格也在六七万元的价位,一想到自己住在数百万元的楼里,还是颇有意思。

上海,网红城市中的无冕之王

这便是上海,一座多元并存的城市,远比想象中、概念中或者媒体渲染中丰富的城市。这既来自于它民国以来持续繁华留下的历史家底,也来自于当代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近年来关于上海的城市争论也有很多,与其他城市的对比也有很多。比如深圳vs上海,总是在两端争执,挺深圳的在说创新,挺上海的在说教育理疗。杭州vs上海,几乎就是阿里vs上海,但是1.2万亿的GDP来pk3万亿的GDP当量,还是有些心虚。

实际上城市地位、城市发展与城市要素吸附能力来源于集体无意识,来自于民众的心之所向与认同感,与舆论媒体的渲染密不可分,是一种文化现象。比如我表哥十几年前从东北到成都上学时,我们对成都的印象就是座极其遥远的城市,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二线城市之首了。十年前我表哥回家跟我提及武汉说是“大农村”、“中国最大的县城”,如今也成为抢人大战的重要参与者,新一线城市崛起的代表性城市。

而上海在民众中有着经久不绝的优质口碑,特别一波国际化大都市的宣传,写进教科书的“中国第一大城市”的定位,更是把中国顶尖都市的形象定位牢牢树立。所以,尽管有很多新城市众生喧哗,上海却是拥有着网红城市中的无冕之王。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