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团子蒸出来后发黑是为什么(「海洋文化看泉州·瞰看泉州湾——走读泉州湾③」泉州湾河口湿地:海上森林 候鸟天堂)

【海洋文化看泉州·瞰看泉州湾——走读泉州湾③】

泉州湾河口湿地:海上森林 候鸟天堂

凭海临风潮头立。

泉州湾河口湿地,位于晋江和洛阳江的入海口,这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地带。

泉州湾河口湿地是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先后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中国重要湿地”、“福建重要湿地”名录。

红树林与洛阳桥,成为泉州湾独特的人文风景。(黄艺芬/摄)

生态修复 保护城市之肾

01:00

江与海的交接处,没有肉眼可见的江海分界线,却有一片神奇的“海上森林”——红树林。

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近海生态环境的破坏,2000年,泉州湾原生红树林面积不足300亩。

经过生态修复,泉州湾红树林面积不断扩大。(黄艺芬/摄)

红树林可以净化海水、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泉州开始着力推进红树林保育和修护,2003年9月24日,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获省政府批准建立,正式拉开泉州市系统性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帷幕。

泉州市林业局等部门从2000年开始试种红树林,当时国内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只能摸索着来。陈锦江于2002年成为泉州湾洛阳江河口的一名红树林巡护员,他所在的巡护队是泉州红树林修复工作的主力军,从育第一棵苗,每一棵树都像自己的孩子。“我们以为就是种树嘛!结果刚开始种死了很多,随后在‘中国红树林之父’林鹏指导下开展人工种植,第一年种了2000亩左右 ,三年差不多完成4000多亩,目前整个泉州湾1万多亩,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陈锦江介绍,种植红树林必须考虑村民的生活,过度的近海养殖造成水质恶化,当时每年都有三四起赤潮,海蛎不能吃;然后,随着红树林成片成规模的生长起来,村民们养殖地虽然减少,但收入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因红树林大片繁衍后,近几年未曾发生过赤潮,空气清新,海产品中的臭油味也渐渐淡去,海产品质量提高,价格也贵了,赚得多了,村民加入红树林的保护队伍中来,从洛阳桥到后渚大桥一带才能形成今天郁郁葱葱的红树林。

保护湿地环境,保护红树林,还需清除互花米草。互花米草根系发达,繁殖力强,会阻碍红树林的自然扩散和生长,近年来,泉州持续开展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继去年全市完成19061.42亩互花米草(泉州湾水域内有14498.25亩,占除治任务的76.06%)清除任务,今年启动三年管护行动,将互花米草适生区域纳入长效监管范围,通过生态恢复和养殖养护等多种方式,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保护成果:欢迎来到生物天堂

00:56

生态环境向好,鸟儿最先知晓。

近年来,每每在泉州湾捕捉到珍稀鸟类现身的镜头,发现泉州鸟类的新记录,都让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和同伴们特别激动。

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凤头燕鸥 (吴轲朝/摄)

吴轲朝介绍,在2021年前,泉州市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有10多种,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就在泉州新增记录到东方白鹳、白鹤、彩鹮、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达到了21种,种类居我省前列。最新的发现是旅鸟小青脚鹬数量创新高,春秋两季都会经过泉州。“以往我们只记录到过同域一两只,今年4月在晋江围头湾记录到了26只。”今年4月,6只“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也在晋江市围头湾现身。如今中华凤头燕鸥全球种群数量仅180多只,自2018年监测记录至今,每年清明前后的30天内里,中华凤头燕鸥连续多年飞抵围头湾,求偶、觅食和栖息。近两年,吴轲朝等人还记录到“鸟中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在围头湾区域越冬,监测记录了勺嘴鹬在泉州由旅鸟到冬候鸟的转变。

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黑嘴鸥 (黄宝桐/摄)

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卷羽鹈鹕 (邱剑峰/摄)

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黄宝桐/摄)

泉州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陈若海介绍,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滩涂湿地、红树林及其自然生态系统,中华白海豚、中华鲟、黄嘴白鹭、黑嘴鸥等一系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

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果显著,近年来,泉州湾陆续监测到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有6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已经超过了国际重要湿地划定1%的标准。

“鸟类是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湿地保护做好了,就是保护水鸟的栖息地、食物链,给鸟类让出空间,确保它们的迁徙路线不中断。”陈若海说,泉州湾河口湿地是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通道中重要的中转地,也是重要的越冬地,有4-5万只的越冬候鸟在泉州湾等区域越冬栖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鸟类对气温敏感;加上泉州湾河口湿地食物丰富,濒危珍稀鸟类对觅食地和自身习惯的特殊需求在泉州湾都能得到满足,所以,近年来泉州湾河口湿地引来不少珍稀鸟类。

越冬候鸟(林德生/摄)

目前,保护区分布有野生鸟类39科20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11种(黄嘴白鹭、黑脸琵鹭、卷羽鹈鹕、黑嘴鸥、小青脚鹬、东方白鹳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27种(小天鹅、岩鹭、白腰杓鹬、花脸鸭、白胸翡翠等)。据监测统计,白腰杓鹬、三趾滨鹬、黑嘴鸥、大杓鹬、金斑鸻、环颈鸻等6种鸟类种群个体数量均超过全球种群数量的1%,其中2012年黑嘴鸥最大种群数量达到428只,约占当年度全球黑嘴鸥种群数量的5%。此外,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脊椎动物1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2种(中华白海豚和中华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15种(银杏齿喙鲸、宽吻海豚、白氏文昌鱼等)。2012年中国科协将保护区确立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国家林草局在保护区内设立“福建泉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管护升级:打造亮丽生态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泉州的生态名片。

多年来,泉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

目前,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发展中心巡护队伍日常分三路开展岸线巡护和联合巡查,并综合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巡护轨迹管理APP等手段,从“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多维角度开展巡护巡查工作。从石狮石湖、晋江陈埭、丰泽凤屿、洛江桥南至台商秀涂等环泉州湾5县(区)市的区域,建设高清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保护区内浔浦枪城河口湿地生态核心区、生态修复区等重点区域的监控,进一步提升保护管理能力。

保护区还依托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和省林科院等大学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泉州湾湿地红树林资源状况及遗传进化规律研究、红树林病虫害防治与监测、泉州湾鸟类监测、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建设监测等科技项目工作,持续推进福建泉州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工作。

据悉,未来三年,泉州湾预计新增500亩红树林,保护700公顷的红树林,为来泉候鸟提供红树林宾馆,增加碳汇量30,000吨。

文字 黄艺芬

摄像 杨玙峻 陈晓坤

海报 吴煊

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