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行走的课堂 ⑮丨探寻“两山”、耕海兴渔、传承文化……他们挺膺担当新征程

新闻|汇音|《金山青年》特刊|光影|推广

 FAFU 

|用温暖和感动 讲述农林大的故事 |

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体验伟大变革!福建农林大学团委《金山青年》特刊,生动记录我校青年学子躬耕田野、穿梭山林,从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田间地头的“大课堂”,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真学真看真听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强化责任担当!

本期要目

“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

走进漳州南靖林改  探寻“两山”转化密码

“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

        躬行实践助力水产养殖  耕海兴渔服务“海上福建”

“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

  探寻红色基因 助力文化传承

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福建农林大学深入漳州新圩镇开展实践调研

媒体聚焦

新福建:“教育关爱”暖人心 回族乡里竞放“希望之花”

图说“三下乡”

镜头里的“三下乡”

     《新征程上撒青春  科技小院找“苦”吃》

“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

走进漳州南靖林改 探寻“两山”转化密码

日前,经济与管理学院赴福建省三市三地“挑战杯”红色专项集体林改实践队在指导老师黄衍的带领下走进漳州市南靖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林票地票发展成效,探寻“两山”转化密码,挖掘林改精神内涵。

实践队与村干部合影

南靖县南坑镇南塘村是全国首张林业地票、漳州首张林票的诞生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探索 “地票、林票” 发放改革试点,加快“两山”转化,于2023年3月成为县级林改示范村。实践队在南塘村村委小院与村干部围绕林改、林票、地票发展进程等问题开展了座谈研讨。在村干部的介绍下,实践队了解到了林权制度改革将过去“半荒半草”的荒山通过南塘村村民勤劳的双手变成漫山遍野的桉树林,过去制约村民致富之路的“绊脚石”变成村民的“聚宝盆”的飞跃性突破。实践队对于座谈会上提出的南塘村实行集体林地“三权”股份化、证券化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对策研究,探讨了明晰集体林地“三权”边界,落实“三权”权益等创新性做法。

实践队于土楼开展调研

实践队还走访了南塘村兰花基地,实地研学了目前位于全国前列的兰花无土栽培技术。“这些兰花每天都以最低上千盆的数量销往全国各地,让南坑村的品牌享誉全国的同时也成为一种为农民增收提供新路径的特色农业产业……”在负责人如数家珍的介绍下,队员们系统地学习到了不同兰花品种的花期及生长习性,明白了先进的兰花培育技术对于助力产业振兴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农林院校学子在三农领域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队聆听兰花介绍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切身体悟到了南靖县充分运用南塘村林改,实现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村集体、农民多方共赢的成功经验。展望未来,实践队将会继续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学习南塘村在林业碳汇领域盘活自然资源资产的方式,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助力青山绿水转变为百姓致富的“聚宝盆”。

“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

躬行实践助力水产养殖  耕海兴渔服务“海上福建”

近日,海洋学院组织师生赴平潭进行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一线养殖户,调研当地渔业发展状况,紧密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养殖一线的企业、农户提供智力支持。

实践队在平潭鲍鱼协会门前合影

海洋学院“闽巅探党源,海坛寻印象”社会实践队由学院刘若愚副教授带队。实践队在实践过程中走访了钱便澳村、西楼村的鲍鱼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与村支书、当地渔民、居民以交谈等方式进行调研,了解了当地乡情民情。通过宣讲和资料发放的方式,实践队向村干部和渔户们讲授了鲍鱼养殖病害防治、提升鲍鱼产量的相关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实践队员为鲍鱼苗换水

实践队还与当地养殖企业、合作社负责人达成了合作协议,在未来的数月里将定期送技术、送服务给养殖场、养殖户,并整理样本,将饲料型水产养殖生产转型期、自然灾害风险、养殖户生产经营实际困难等当地渔业发展的瓶颈难题进行梳理,从养殖环节、加工工艺、销售渠道等方面入手,探索缓解、改善乃至解决之道,形成实践报告,以期能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将暑期社会实践的内涵和意义拓展到更长远的渔业帮扶和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去。

实践队与平潭鲍鱼协会负责人交流育苗技术

在本次实践中,实践队队员们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养殖场面临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各种方案,为养殖户解读了当前鲍鱼养殖的优惠政策,助力鲍鱼产量的提高,推动养殖户走上致富之路。在未来,海洋学院还将组织实践队前往宁德,重点助力大黄鱼产业的发展,结合专业特色,发挥学院的科技优势,打造“智慧渔业+”帮扶体系,为“海上福建”建设和我省乡村振兴做出属于农林大人的贡献。

“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

探寻红色基因 助力文化传承

日前,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实践队赴泰宁县大田乡大田村开展以“探寻红色基因,助力文化传承”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将目光聚焦大田乡,以乡村产业振兴和红色基因传承为出发点,探究红色文化保护的实现路径,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

实践队开展座谈调研

实践队于泰宁县大田村开展了实地走访调研。在洋芋田、莲子田以及特色的闽笋交易市场内,实践队切身感受到了当地农产品产业的蓬勃发展,并实地体验了玉米播种。在与当地农民的交流互助中,了解了农产品的生长和发育情况,提升了实践水平和服务水平。

实践队走访了当地的红色展馆,进行实地研学与现场讲演。团队成员通过拍摄当地红色故事的微宣讲视频,将所思所感以视频的形式在当地进行传播。  此外,实践队在严萱副乡长的支持下,结合自身法学专业优势,成功在当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以自身宣讲助力法治知识在当地的传播普及。

实践队还在当地学习了非遗传承技艺——走马灯。走马灯的制作选用3-5年的优质毛竹,内部的纸轮像一个圆灯笼,中间由一根立轴支撑,上方带有叶片。实践队在非遗传承人的教学下,体验了剖竹、编扎等流程,在制作过程中对非遗技艺传承的不易有了更加切身的感悟,深刻意识到了非遗技艺的珍贵之处。

实践队学习非遗技艺现场

本次实践活动使队员们在“行走的课堂”中受益良多,团队后续将继续深入开展实践工作,进行相关的调研座谈,领略红色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在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上展现农林大学子的青年担当。

实践队合影

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福建农林大学深入漳州新圩镇开展实践调研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利用暑期时间,赴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多地开展实践调研。 

实践队围绕“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主题,通过座谈、走访参观等形式展开。队伍首先来到了新圩镇政府,与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双方围绕新圩镇乡村振兴难题、乡村振兴规划以及未来发展展开交流。

实践队合影

在五岳村,队员们了解了村庄的具体状况,针对目前五岳村人才不足,地理优势尚未充分挖掘、地区文旅和产品品牌落后等问题,与村干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会后,实践队用航拍和VR等新技术为五岳村的乡村规划赋能,在测绘基础上,还增加了自然村主题规划等元素,围绕“和美”一词开展工作。

队员事先勘察村庄地形,根据拍摄内容,规划好飞行轨迹、起飞点、航线点、降落点以及突发事故时的紧急备降点。烈日炎炎依然阻挡不住队员们的热情,每天“早出晚归”,干劲十足,终于完成了村庄整体的航拍任务。

实践队开展座谈会

队员们根据五岳村的实际发展状况,集思广益,最后提出振兴五岳行动计划的三大目标:渗透主题特色的村落主题景观;打造生态康养的休闲农旅村落;延伸以旅为主的农旅全产业链。

又根据五个自然村不同的自然资源禀赋,打造“五岳五题”,即大湖“观山”、内宁“戏水”、瓦旗“入林”、思塘“赏田”、五岳“习文”。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五岳五大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策划“五岳十景”旅游品牌、五岳“五月初十”文化节等。通过五岳“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五岳村“如意华安·和美五岳”主题形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第一步是规划乡村的发展蓝图。福建农林大学深入五岳村的田间地头,运用涉农高校的知识支持和农村发展专业优势,聚焦乡村空间优化,系统谋划乡村发展。同时运用渐进式更新思维,盘活乡村存量资源,强化村庄规划设计,有效指导乡村建设。

实践队合影

“三下乡”实践队针对现存问题,与地方多级政府、乡贤沟通,结合团队专业技术能力,对村庄环境整治提出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设计原则,规划打造独具秩序美的庭院景观,恢复活化古风古貌的特色巷道,规划生态易建的停车系统。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玲凤表示:“我们这支‘三下乡’队伍就是要在时刻保持景观整体性、地域性原则,注重村民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建立起独具闽南乡村特色的五岳村振兴发展规划,为‘乡村,让人们更向往’这一目标贡献出农林大力量。”

媒体聚焦

新福建:“教育关爱”暖人心    回族乡里

竞放“希望之花”

为积极响应广大青年学生参加“三下乡接受教育、锻炼才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有力号召,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人文社科系师生11人,来到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白奇村,为当地回族儿童开展为期一周的“教育关爱”志愿服务。据悉,百崎回族乡是福建省19个少数民族中唯一的回族乡,也是泉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其中白奇村共有人口4000余人,回族人口占85%左右。

实践队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合影

到达白奇村后,实践队参观了台商投资区周边的海丝公园、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以及泉州镜山防空洞等地,充分感受了由于本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形成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泉州人民勇敢勤劳智慧的品格和精神也深深地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队员。按照实践计划,实践队在白奇村综合文化中心开展了课业辅导、“学党史 颂党恩”主题宣讲、趣味手工、安全主题宣传等一系列活动。他们既为忙碌的村民们解决了家中孩子无人照看的燃眉之急,也让所有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丰富了暑假生活。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课内外的很多新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了我国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中的种种努力和取得的各种伟大成果,尤其体会到了祖国对回族乡村发展的特别关心和政策支持。小朋友们也结合这些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表示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会发奋读书,掌握本领,为家乡未来的发展打基础做准备。据百崎回族乡社工站对接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一系列活动提前在微信家长群发布后,白奇村村民都非常期待,纷纷报名参加,活动结束后也广受村民好评。

在此期间,实践队师生通过和社工张勇保同志的进一步沟通交流,也了解到本村乃至本乡还有少部分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参加此次活动,深感痛惜。部分队员临时决定随同社工和乡干部一行去入户慰问特殊家庭儿童并发放爱心物资(其他爱心人士捐赠),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回族乡特殊家庭儿童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状况。听说社工站此次组织的暑期夏令营(专门针对特殊家庭的儿童)急需新一批物资,实践队的指导老师张老师迅速发动朋友圈的亲朋好友伸出援助之手,马上网上采购了社工站需要的全部物资。这些爱心物资将在一个星期内陆续邮寄到社工站,等待后续安排发放到小朋友们的手里。在乡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张老师将朋友捐赠的爱心款第一时间亲自送到相关儿童的手上。她鼓励孩子们认真读书,用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爱心。

实践队引导当地儿童积极参加有奖知识竞赛

张老师在朋友圈深情写到:“昏暗中仍然心向光明,泥泞中仍会绽放希望之花。”在这些困难家庭中,有的姐姐考上了大学,妹妹也正期待着高考分数填报心仪的学校;有的家里妈妈在凌乱的桌上踩着缝纫机做鞋,三年级的孩子在一旁,趴在昏暗的桌前一丝不苟地写着作业,寄住的房屋墙上贴着一张张耀眼的奖状……这一幕幕真实的场景,深深地感染着全体实践队员,鼓舞着实践队员。

经过此次实地走访实践,大学生们深受教育,深感暑期“三下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纷纷表示将会珍惜现有的学习生活条件,把自身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中去。

图说“三下乡”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赴三明及永安调研实践队

走访八一村168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展示馆

材料工程学院赴宁德市古田县“传木艺,探家风”实践队和讲解员沟通交流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乐道拾遗,匠心筑遗”赴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镇

乡村振兴实践队与林志恩老先生于古镇纸织画店内的合影

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赴福建闽清三农服务超市

农产品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

学习兔场的经营模式

园艺学院赴龙岩市上杭县同心振乡实践队

重温入党誓词

生命科学学院赴龙岩市长汀县三州镇乡村振兴实践队

向当地村民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体系

镜头里的“三下乡”

资源与环境学院赴三明市尤溪县

“红星屹立乡村振,茶香萦绕尤溪兴”实践队

《新征程上撒青春,科技小院找“苦”吃》

推荐阅读

行走的课堂 ⑭丨“青春脚步”实现“无限可能”

农林青年风采在海创舞台上绽放

在FAFU打开一卷《长安三万里》

行走的课堂 ⑬丨直播间走进“田间地头”   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

706166!我们需要你的助力!

FAFU 1936

|清新农大团委 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本期编辑|刘伊琪 郑心怡

校对|及蕊 王筱雯 陈欣琪

校审|曾博涵 吴绮雯 流星

福建农林大学融媒体中心

共青团福建农林大学委员会青年通讯社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